北京時間11月21日,聯盟又傳出了球星逼宮離隊的消息,這是一個讓人唏噓又無奈的話題。看看目前的局勢,像貝萊德利這樣的大牌,竟然都開始對球隊現狀感到沮喪,甚至希望換個地方繼續追夢。這讓我忍不住感嘆一句:沒有實力,就別學大牌球星去逼宮,不然就像掀翻了鍋里的湯,嘩啦啦一聲響,傷了自己,也傷了球隊的士氣。
說到逼宮離隊,這已經變成了聯盟里的“常態”。哈登曾經用“逼宮”這個詞鬧得沸沸揚揚,目的很簡單——他覺得自己被管理層坑了,答應的合同沒兌現,自己在球隊的地位逐漸邊緣化。利拉德也是一樣,曾一度因為球隊不作為、沒有明確奪冠目標而怒氣沖天,最終選擇離開了開拓者。在這個過程中,巴特勒那次激烈的“逼宮”更是讓人記憶猶新。老話說“自己不精彩,別怪別人看不順眼”——球星逼宮,不只是對球隊的考驗,更是對自己態度的試金石。

而這一次,拉梅洛鮑爾的事情又把這個話題推上了熱搜。據美媒凱里報道,拉梅洛對夏洛特的現狀越來越失望,覺得球隊缺少長遠規劃,也缺乏贏的底氣,逐漸萌生了離開的想法。這一細節一出來,立馬引發了廣大球迷的熱議。你說,籃球不只是技術拼搏,更是心里的那份火熱,如果球員每天生活在一種“希望靠自己扛起來”的壓力下,難怪會想換個環境,好好打打。

不過,我得說一句話:大牌玩家“逼宮”可能會引火燒身。想一想,假如他們實力還不夠硬,就他那樣的行為,反倒會讓球隊、管理層覺得你這是“漂”得太快,難不成我還得哄你?其實,球隊的底線就是讓核心球員歸心似箭,合理施壓、用情感激發球員的使命感。就像三球那樣——他在黃蜂打得挺開心嗎?數據顯示,場均21.6分7籃板9.6助攻,再加上那揮灑自如的花哨,要說個人表現絕對有看頭,但——效率嘛,是真的讓人擔心。

他的投籃命中率才38.5%,三分只有29.8%,簡直是“火力不足,火候未到”。而且,你要知道,一個能把球權握在自己手上的球員,權力越大,責任也越大。三球場均20+,不過刷數據靠的可不是隊友給面兒,而是無限出手的“拼命三郎”。可你想過沒有?如果讓他換個位置,把球傳得更合理一些,防守更積極點,黃蜂還能這么爛?別忘了,他自己簽了大合同——未來三年還得花掉一億三。這不就像是個“玻璃心”大米,他一年打20場仰望天花板,出戰不超過51場,出問題你還怪黃蜂不給資源?真是“言多必失”。
黃蜂的未來其實挺玄妙的。傳聞他們在考慮扶正克尼普爾,這個被稱作“庫里接班人”的年輕人,場均18.3分6.1籃板3助攻。數據亮眼得一批,投籃命中率47.3%,三分40.3%,還不含那射門的精準和球商的靈活。要是黃蜂真把未來賭在這個“悍將”身上,或許球隊能迎來“新天”,也算是給自己找點光明的希望。而三球?他還在打“人設”的時候呢——既愛炫耀,又不太愿意為了球隊整體利益低頭。

值得一提的,就是克尼普爾。你說他比林書豪還年輕,可表現卻像個“歷經世事”的老將。場均18.3分、6.1籃板、3助攻,投籃幾乎每次都命中。更關鍵的是,他的三分命中率:40.3%。你別說,NBA除了杜蘭特和庫里,沒人能把這水平做得如此穩定了。此前有人說他是庫里的“接班人”,我覺得,實打實的,是個非常成熟的年輕人,不盯著“炫技”,更注重“干活”。有球迷還是挺喜歡他的,因為年輕的面孔,卻帶有點“人生閱歷”的味道。

西部的局面明顯在變,“貨架”上的明星們動不動就被叫出來“甩賣”,其實反映的是真正的“新陳代謝”。看起來,強隊都在布局未來,黃蜂這么年輕的球隊,的確應當抓住這個“大洗牌”的節點。你說,黃蜂是不是得扶正諾普爾,讓他帶領球隊走出去?還是繼續寄希望于“三球”,讓他用努力“掙點尊嚴”?
這一切,都值得我們深思。聯盟要什么?穩定?拼勁?還是一種“理性”的選擇?各位球迷朋友們,您怎么看?這場“逼宮”風波,到底是火上澆油,還是促成新未來的契機?
錄像視頻
集錦視頻
熱門資訊
熱門標簽